“交流会的总体气氛特别好,朔尔茨与学生的互动感很强,人很好,也很和蔼。”参加讨论会的同济大学中德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郭婧老师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在1个小时左右的交流中,大家讨论的涉及面很广,包括中德经贸合作、科技合作、包括体育在内的人文交流,也有具体的新能源、电动汽车、德国基础设施、对上海的印象,还有对中国美食的印象等。”从现场的观察来看,郭婧认为,通过交流,德方对中国大学生的关注点也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
以色列国防部长加兰特也表示,以军军事行动将持续,直至以色列遭扣押人员获释以及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军事力量被彻底瓦解。
前几日,网上看到一女子的小院,那种诗酒花茶香的慢生活方式让我震动。她的小院,那是一片隐藏在闹市中的静地,被她精心雕琢,呈现出别样的生机与意趣。
她的院子,布置虽简单而古朴,却有着强大的吸引力。院子不大,却汇聚了自然之精华。鱼池里的鱼儿悠然自得,绿植郁郁葱葱,花盆上花朵争艳,边上的茶桌和藤椅更是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即便是在寒冷的冬季,这个小院也如一颗璀璨的绿宝石,镶嵌在灰白的世界中,让人眼前一亮,心生欢喜。
这不禁让我想起中国人骨子里的“院落情怀”。从古至今,庭院对于中国文人来说,不仅仅是居所,更是精神的寄托。她毅然将积蓄投入这个房子,想必也是被这份情怀所打动。
历史长河中,文人墨客常将情感寓于庭院之中。宋代的“文人庭院”不仅是居住的场所,更是文化的象征。苏轼的“东坡雪堂”、老舍的“丹柿小院”,都承载着主人的情感与志趣。
回想起朋友家那朴实的院子,虽种满了瓜果蔬菜,却少了些许的文化气息。而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庭院的需求已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更多的是精神上的追求。围炉煮茶、品茗聊天的庭院生活,已成为现代人向往的休闲方式。
就像坪庭,虽小却精致无比,每一处都透露出主人的匠心独运。这也让我想起了余秋雨的话:“一道墙把家庭围起来,里面是个独立世界,院落就是他们的天地。”
受到这个小院的启发,朋友也萌生了改造自家院子的念头。或许,也可以在那方小小的天地里,栽上竹树花草,邀请三两好友围桌而坐,一起欣赏日出红霞、薄暮斜阳。那样的生活,想必也是别有一番风味吧。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有房的人开始卷院子了。他们不仅在装扮自己的生活空间,更在寻找心灵的栖息地。而这份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也将成为我们继续努力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