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安县是首府南宁市下辖的一个市辖县,历史上的隆安县其实面积很小,民国时期也仅有右江沿岸的几个乡镇,民国时期才由武鸣县的敏阳乡,镇向县(天等)的都结乡,利养县(1951年由利养、雷平、万承合并组建大新县)的布泉、屏山等乡并入隆安县才形成目前的县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不少的乡镇在撤乡并镇中逐步消失,而有个乡镇撤销的最早股票交流平台,那就是上世纪50年代撤销的那重乡。
那重乡形成可追溯至北宋年间,当时的岭南土著农智高作乱,北宋朝廷命猛将狄青前来平乱。平乱农智高后留有部分人在岭南屯兵并开发岭南,当时留在那重的就有李家和黄家两大姓氏,本人姓黄,就知道在那重落业的鼻祖叫黄昭,李家的落业鼻祖那可就晓不得了,有时间去李家祠堂看看。我舅爷就在那重,问他应该知道,不过那是900多年前的事,想必他也不大关心这些。
展开剩余84%说起那重首先不得不说旧街,旧街也就两条不足500米长的老街道,虽然说是老街道,在乡村建设过程中基本上找不到老街的味道,有的就是大量的楼房,商铺楼房。老街的形成可要追溯至明朝的万历年间,当时就有李姓和黄姓村民开馆设铺,要说老街建设的高峰期,应该是广西解放的前后。特别是解放前期,就有其他少数姓氏来那重落业经商,还有部分是农业合作社时期从偏远山区来安置的贫困人口。
老街上仅有的几栋老建筑,这几栋老建筑看起来应该是上世纪70年代修建的,至今不过70年的历史。不要看这几栋老房子很破旧,在新楼房群里显得格格不入,但是在物质匮乏,一分钱当50元化的年代,能够修建砖瓦房已算是富裕人家,而能够入住砖瓦房更是让人羡慕不已。据说当年这户人家的儿子面貌不怎么样,但是到成家的年纪,媒婆都能踏破门槛。
那重乡建设高峰在解放前后,但是说到巅峰期可能就是这座戏台了,解放初期,戏台修建起来后村民们几乎每天都唱戏,而每台戏都是村民们组织出演,显得水平跟不上村民的欣赏水平,后来就广罗群英,从各地招来不少会唱戏的能人。随着各路唱戏能人的到来,使得那重由黄姓和李姓组成的乡镇变成百家姓。据说来唱戏的几个人后来就在那重落户,土改的时候还分到田地。
那重小学是那重村最高的学府,记得以前还有初中部分,我堂哥就在那重念完的初中,据说当时还想办高中,后来不知为何不了了之。以前来那重念初中的都是附近学子,小时候还看见有福南、森南等地的学生。当时感觉很奇怪,福南和森南是丁当的,为何会来那重念书,经老人的讲解才得知在解放前,森南和福南还是那重乡的辖区。
来那重念初中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分数差,当时那桐有社中和二中,想要去社中和二中念书需要达到分数线,而在文盲盛行的年代,小学毕业都不想读,更不要说参加初考。我堂哥在那重念书就是分数差,还有就是去比较近,坐个渡船步行十几分钟就到学校。那重的初中何时撤销不知道,记得我参加初考的时候,老师还提到过那重附中和双邓联中。上高中的时候听说那重附中撤销,师生都分流到社中和二中去。那重小学在我的印象里只有路过的时候听到大喇叭的声音,还有就是记忆深刻的红色歌曲。
那重撤销后仍然保留有街道,随着建设需要,又建设新街,后来就有那重旧街和新街的说法。新街相比于旧街,除了新楼房多以外,好像也没有什么区别,倒是这张台球桌深感惊喜。我很喜欢打台球,当然那是年轻的时候,现在对台球不感兴趣了,想必来玩台球的应该都是年轻人。台球在我国这么的泛滥,想必会让三哥羡慕死,在印度能够玩起台球的都是高等姓氏和达官贵人,而在我国玩台球的大部分都是游手好闲的穷人,天壤之别啊。
那重圩,看到这张牌感到陌生又很熟悉,小时候经常来那重赶集,不过有20多年没来过那重,尽管那重有很多的亲戚,而此次有幸来到那重,皆因是农历二月初二来老表家上新坟。感慨啊,小时候来赶集人山人海,现在却是冷冷清清,更不可思议的是除了老人就是小孩,连一个像样的年轻人都没有。尽管现在还保留有赶集日,但留下的也就是个日期而已,并没有实际意义上的赶集天。
来到那重不得不提的是这棵樟树,据说这棵樟树是跟那重形成更早,距今也有近1000年的历史,大伙都称它为祖宗树,现在已被挂上名木古树保护牌,还是一等级名树。这棵樟树在那重的地位相当于洪洞大槐树,“问你祖宗在哪里,山西洪洞大槐树”。不过那重的黄姓和李姓都来自于山东青州,我们黄姓来自白马苑,李姓就不知道了。
那重的菜市场,小时候的菜市场是几根柱子,天面是瓦片,现在建成新的菜市场了。记得当年赶集的时候菜市场最热闹,那桐拥有的商品那重也有,那时候的交通又不方便,我们都喜欢搭乘渡船到那重去赶集。由于那重的很多个屯都有亲戚,对于那重的每个角落都很熟悉,印象最深的是那重的几个猪肉佬,他们对我都很好。那几个猪肉佬的模样还清晰,还记得有叫德本,德给两个人的名字。
那重尽管在50年代就撤乡,但是乡镇所拥有的功能这里也有,当时还有银行,信用社,供销社,粮站和食品站等职能部门。最好笑的是食品站,二十年前有个在食品站烧水的,一大早就开卡座,美妙的歌曲几乎能把对岸人家的瓦片给震落。80年代还看见有人到粮站去交公粮,我们河对岸的也去那重粮站交公粮,因为去那桐太远。
那重现在也有公交车经过,不过公交车发车时间相对较长,比较难等些。以前听说这里开通公交车的时候当地的三轮车师傅还跟公交车司机对着干,看着几乎要打人,说是抢走三轮车载客的生意。公交车毕竟是公家为便民而开通,何必去为难公交车司机,再说这事又不是公交车司机所能决定的。
本文是记事性文稿,见物说物,见其所想,所想所写,如有不对的地方股票交流平台,敬请大伙谅解,谢谢广大读者的阅读,敬请给予建设性意见。原创文章,抄袭必究。
发布于:天津市